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行业新闻

供给侧“同线同标同质”有利于释放内需潜力

2017-08-01 来源:

 在今年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将“三同”即“扩大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实施范围,更好地满足消费升级需要”写了进去。这对于正在爬坡过坎、滚石上山、寻求振兴的辽宁而言,无疑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又一个方向标,只要闻令而动,定会打造出扩大内需和促进发展的新动力。

    所谓“三同”,是指企业的内外销产品在同一生产线按相同标准和相同质量进行生产。乍一看,这好像是个纯业务的安排,可这“双重标准”却早已伴随了我们几十年。改革开放初期,由于我国与一些发达国家在发展阶段、发展水平上的确存在着差距,从而导致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内外销产品差异很大,外销产品从竞争需要出发,遵循国际标准,所以质量要求比内销产品要高,无论是管理者、生产者还是消费者,都默认和接受了这一客观存在,从而形成了同一产品在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的“质量差”。

    斗转星移,今非昔比。如今的中国已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民消费水平和消费需求也水涨船高。但是很多企业还没能及时转过身来,还在沿用已过时的“双重标准”,导致“出口转内销”一度成为国内市场销售产品的卖点,甚至闹出了国人出境抢购“madeinchina”产品的笑话,造成大量消费外溢。

    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三同”无疑会促进供需结构的优化。一方面能挖掘出口企业的潜能,为国内消费者提供更多物美价廉的产品,在满足中高端需求的同时,增强内需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另一方面,企业“内外兼修”,扩市场、增规模、降成本,自然会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出境抢购“中国制造”产品的事实告诉我们,对成熟的外向型企业,“三同”并非难事,并非工艺技术存在着多大差距。观念一变天地宽。只要按照“三同”要求坚持一视同仁和内外兼顾,就会彻底改变企业单纯依赖境外市场的现状,实现国际与国内市场的深度融合。“三同”同样能造就出一种时不我待的竞争氛围,让那些只搞来料加工或只有内销产品的企业产生无形的压力,不能再慢腾腾地在低标准徘徊或照葫芦画瓢了,危机感、紧迫感将倒逼着他们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用转型升级来应对竞争。

    “三同”也是中央向地方下达的一道改革创新指令。地方政府在搭建好交易和服务平台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转变职能,帮助企业对标先进标准,加速对“同线同标同质”产品的认证,同时需加强对“同线同标同质”产品质量和生产企业的监管,使“同线同标同质”成为企业的自觉行动,形成更多高质量的供给,确保“三同”扩围顺风顺水。

京ICP备05035142号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华严北里甲一号健翔山庄B12
电子邮件:santong@ciq.org.cn 联系电话:010--82024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