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同”工程是啥?中山这15家企业正在实施......
中山检验检疫局正在推进的内外销“同线同标同质”工程(以下简称“三同”工程),其目的就是让消费者轻松买到“出口同款产品”。2016年以来,中山率先在出口食品企业中试点,目前全市已有15家食品出口企业正在实施“三同”工程,其中不乏咀香园、珠江桥等老字号企业,覆盖了中山大部分传统优势产品。
由于历史原因,国内销售的产品和出口产品存在一定的标准差异,出口到发达国家的产品质量往往好于在国内市场销售的产品,形成了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的“质量高差”。为了购买更优质的产品,国内消费者不惜漂洋过海,到海外抢购“马桶盖、大米”等商品。这样消费外溢的尴尬局面,不仅给消费者带来了极大不便,也束缚了内需潜力的释放。
在上述背景下,国家质检总局首先提出了在出口食品农产品企业实施内外销“同线同标同质”工程(以下简称“三同”工程)的破题之举。结合“质量强市”和“食安城市”两大主题,中山检验检疫局也率先在中山开始推进“三同”工程。
笔者了解到,今年以来,中山检验检疫局通过一系列活动对“三同”工程进行了全方位的推进,到目前为止,中山已有15家出口食品生产企业进驻全国“同线同标同质”信息公共服务平台,42家企业58人参加了出口食品企业“同线同标同质”工程推进会。
位于南朗镇的澳利茗航空食品有限公司,是中山市首批实施“三同”工程的企业之一。据介绍,该公司年均销售4500吨低温肉制品,其中60%以上的产品供应港澳航班,在航空配餐的肉类供应商中处于领先位置。澳利茗公司创始人陈一鸣介绍,航空食品的运输链比较长,从工厂到乘客手中会经过两次速冻、两次加热,不但对原材料有很高的要求,同样挑战着企业的工艺和品控。
实施“三同”工程之后,澳利茗开始大力开拓国内市场。目前,澳利茗公司的产品已覆盖了国内70%以上的航班,并已供给所有从广东始发的高铁。目前陈一鸣最大的心愿,就是让中山人也吃上该公司生产的“出口同款”产品。 “要做就做良心企业。”陈一鸣说,希望借助“三同工程”的东风,让国内消费者对国产食品重拾信心。去年完成二期工程之后,澳利茗的产能已扩张近一倍。陈一鸣预测,到2018年,该公司的业务会有两位数以上的增长。